当前位置: 华闻网 - 汽车

被拆卸的历史

时间:2013-04-26 06:13    作者:苏小糖   来源:    热搜:历史,历史阅读量:8092   

1钟秦锐语

钟秦,60年代生人,乡下进城,阅天下时事,偶有感而发。为生活计而笔耕不辍,行文四不像,有小资心态缺小资情调,有侠义心肠无侠义行径,故为小隐于市,悠然于洞察世事,自得其乐!

与仙居桥并排的石拱公路桥,将仙居桥的脆弱映衬得很具体。十多年前,从泰顺县城到乌岩岭,我第一次看到的廊桥就是仙居桥。仙居桥离公路很近,这更加凸现了它的落寞。桥如湾月,卧在山涧上是一幅凄美的水墨,胯下的流水将岁月带走,仙居桥给人一种虚脱的印象。

此时泰顺廊桥的名声不大,当地人也没有“申遗”概念。包括仙居桥在内的所有廊桥,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就像人顺应自然规律踱入暮秋。因此匆忙告别仙居桥的回眸,即便有些不舍,也仅仅是风物易换引发的感慨。

后来听说仙居桥要坍塌,风雨飘摇中,梁面倾斜,人在其上噤若寒蝉。这个坏消息对我来说,平添几分惋惜,这是对撒手人寰者无可逆改的惋惜,仅此而已。后来又听说仙居桥要推倒重搭,这个决定与桥的破损、下游电站投建应该有关,可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当地人已意识到廊桥价值,由此萌发“申遗”念头,便有了拆旧修旧“续命保护”的考虑。

对廊桥的认识,我是肤浅的,作为观望者,也没有任何意见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参考。可隐约觉得,洒落于冷谷的廊桥,几百年“修行”,总该汇聚几分天地灵气,经风历雨的梁面与它的内侧,总会形成阴阳调和,这恐怕也是廊桥真正的价值。

等我再度到泰顺,当地人说,仙居桥已经拆了,并已投入重建,经过专家的论证,这是唯一的选择。我相信重建不是问题,也很清楚不重建的后果——和很多垮塌的廊桥一样,仙居桥也将尸骨无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仙居桥还算是幸运的。但到实地看看的感受是,再高明的手段,也无法在重建过程中抹去断层的痕迹,而桥身的灵气和历史沉淀下的应有厚重,则更加荡然无存。我因此断定,仙居桥没有在重建中再现,这个结果,或许也是必然的。

如廊桥一样的古老建筑,是历史遗存,也看得见先人的智慧。但是,土木结构,很难立存万年,“逝者如斯夫”,多少古建筑就悄无声息一去不复返了。这种伤感可以有,但怨天尤人的意义却不大,倒是有可能的话,花点心思在现在。文保原则讲“修旧如旧”,虽然是最无奈的选择,但它比拆掉之后的重建,却要高明些。而拆掉后连重建的机会都没有,那就是愚蠢透顶了。

前些日子,成龙发微博称,打算将自己20年前购买的10栋安徽古建筑中的4栋捐赠给新加坡一所高校,并几乎有想把其余6栋也捐给对方的冲动,因为这些徽派建筑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现在,黄山市政府回应,愿意提供最好地块,最精湛工艺和技术以及相关经费支持,迎接古建筑回家。这场闹剧,就是典型的古建拆掉后的难以再续。

和这些无家可归的建筑比,仙居桥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且在原址之上,它躲过了被拆卸而难以复原的劫难,可怜之外尚有可喜之处。或许百年之后,因为存活,而积攒下深山的烟岚,恢复成为古迹,却是极有可能的。这种反复带有几分凄楚,却蕴含着未来对过去的包容。总之,现在回想曾经的怨,只是可惜于仙居桥的本身,没有由此及彼去看看那些难以复原、甚至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遗存。

我们缺少了对历史的大度,并最终将历史拆卸,留下的,只有一堆木头或者石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被拆卸的历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