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春雨绵绵,还带一丝寒意,但潘氏祠堂的游客还络绎不绝。中央电视台走进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潘氏祠堂,在中方县教育局副局长潘青松夫妻的陪同下,听潘氏族长潘中兴深入而又深情的讲解具有深厚底蕴的潘氏文化之家风、家谱、家规、人物,以及荆坪古村独特的人文地理等。
央视走进怀化荆坪古村潘氏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坪古村
据了解,荆坪古村是知名的怀化古村,位于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007年3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该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文物部门考证,荆坪古村战国时为牂牁古国之都且兰古城,汉代为舞阳县址,唐宋为溆州城址。1987年著名考古学家吕遵锷先生对荆坪新元遗扯进行考证,发现5万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活,认定为旧石器遗址,填补了我省无旧石器记录的空白,并命名为“(氵舞)水文化”。
荆坪古村农家基本都是由一个个小院落组成的明清建筑群,与周边山水田园相融。古村有宋代潘仁美之长孙潘贞周落户荆坪的创业史,也是清朝乾隆皇帝启蒙老师潘仕权的故里。村内现有祠堂、古驿道、伏波宫、文昌阁、节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龙凤桥、观音阁、五通神庙和旧、新石器时代遗扯等20多处古文化遗址,民俗文化气息浓厚,酒歌、傩戏、渔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流传至今,吸引着无数游人。
虽春雨霏霏,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精神依归——潘氏祠堂
说到荆坪古村,不得不提的就是潘氏祠堂,踏上荆坪渡口,雄镇渡口的就是潘氏祠堂。祠堂现今保存完好,旁边古柏苍翠,四边是高筑的封火马头墙。
推开厚重的祠堂大门,四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悄然打开,天井、厢房、殿堂,光线很好,四周透亮,但由于承载着厚重的沧桑,仍显得肃穆寂静。
潘氏家族的老族长潘中兴领央视一行入祠堂。进大门的墙上,山水、人物、走兽等浮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进门后,先有戏台,然后是聚会厅、厢房、天井,最后是正厅。正厅后壁的神龛上,密密麻麻摆满潘氏祖先的牌位。
据潘氏家族的老族长潘中兴介绍,荆坪潘氏是北宋名将潘美的后代,潘美是杨家将中潘仁美的原型,但是原型潘美并非奸相而是北宋时期的开国名将。荆坪古村中的潘家后代禁演杨家将戏,颇有“潘杨不两立”的意思,这一戏码对潘家后人来说是对先祖潘美的“名誉保护”。
潘氏家族的老族长潘中兴正在为央视一行深入讲解潘氏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风、家谱、家规、人物,还有荆坪人文地理。
潘中兴说,潘氏祠堂见证了数百年来的风风雨雨,经历过战争、匪患以及洪水,在封火马头墙上,还能依稀分辨几次水患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淹没过村庄,作为村中最高的建筑,潘氏宗祠的屋檐上曾爬满躲避水灾的村民。
“荆坪人每隔若干年就会把祠堂修葺加固一次。对潘氏族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精神依归的象征,而且还是水患时生命的避难所。”潘中兴说。
“乾隆启蒙老师”潘仕权
潘氏祠堂有一副纪念乾隆皇帝的启蒙老师潘仕权的对联:
十载寒窗,多才博学师龙子,
一枝神笔,重业轻官著范畴。
荆坪最不能忽略的一个人物就是潘仕权。在荆坪人眼里,潘仕权可是一个大人物。他懂音律、会占卜、掌礼乐、著述颇丰,《四库全书》都存有他的书目。最值荆坪人津津乐道的是,潘仕权当过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的启蒙老师。据说,那位在历史上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爷正是在他的启蒙下才开始认真读书的。这样一个小小的传说,就把荆坪村一下子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有了某种因缘。
老一辈人说,荆坪村原来还有转角楼、德经坊、文昌阁等建筑藏有不少潘仕权读过的书和撰写的书,但历经水火洗礼,已经片纸无存。因为他通精五行八卦,整个荆坪院落建筑布局呈八卦图形,就是他总体设计的。大弄小巷,纵横交错,外人进入院中,如入迷宫。
但是,潘仕权的价值还不仅限于此,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就是一颗散播文明的种子。在他的精神荫庇之下,再偏远的荆棘草坪、蛮荒野地,文明的种子也能开花结果。在潘仕权生命的最后26年里,他已远离北京城的喧闹,在这还属蛮夷之地的故乡维系和传承文化的薪火,他整理族谱,修葺祠堂,倡建义塾,翻新古井,敦化民风,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一个盛世皇帝的老师,在辅佐乾隆爷治理泱泱大国时如"烹小鲜",而在自己桑梓之地散播文明时却是何等的不遗余力。
文化传承 潘氏家训
潘氏荣耀而古老,人口众多,分布广泛,虽历经数代氏族变迁,然潘氏先辈留与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家训依然如一盏明灯照亮每位潘氏族人的内心:
“学习文化掌握技术,谋求立身之本,和光同尘,外圆内方,练达处世之道,谋从大着眼,求从小入手,成大家风范,志在治于人,得在输得起,作一方主宰,持家要勤劳俭朴,稳家要谦恭和睦,兴家要敢为人先,传家要文化技术。父母子女相处要慈孝讲责任,忌六亲不认。夫妻相处要恩爱,讲体谅,忌乖戾淫乱。兄弟姐妹相处,要谦恭讲扶帮,忌怀疑相煎,朋友相处要直诤讲道义,忌奸邪无法。邻里相处,要忍让,讲海涵,忌不相往来,上下相处要仁爱,讲尊重,忌互不信任,公私相处要分明,讲原则,忌假公济私,敌我相处要竞争,讲策略,忌以卵击石。作长上要裕后,子女同重,课儿孙学文化,倾家也为。开其智,察其长,育其一技,励其志,帮其行,促其发展。放眼量,瞰世界,不绊嫡嗣。善养生,志有为,少烦后人。作晚辈要光先,父祖同仁,尽孝道,讲用心,贫也要为,自长进,省其心,让其扬眉,有作为,使其乐,鼓其心劲。做能人,忠国家,弘扬家风,善处事,立新功,超越先贤。以本领赢人,不以己长量人短,以忠诚待人,不以私情毁大节,以智慧胜人,不以聪明误自己,以公正服人,不以中庸为骄傲,动静益身,简朴生活,豁达大度,心调平和,恩惠贫寒,恭敬贤能,肩负责任,由家及国,心计利益,从地到天,背负韧劲,积羽沉舟,胸藏静气,谋正用奇,善借势,借力,借财,借点子,动手实践发展自己,要为民为国为人类殚思竭虑,报效祖国。家训垂范昭后人,箴言实践胜先贤。”
如今,潘中兴会在每年春节、清明和冬至,召集族人举行祭祖、扫墓活动。不仅仅村里的人参加,很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潘氏族人也会赶来聚会、祭祖。他回忆,最大的一次祭祖活动是在2003年,总共号召来了6700余族人。
“虽然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增强潘氏族人的凝聚力,让潘氏文化传承下去。”潘中兴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