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除了葡萄、黄瓜,还带回了哪些吃的?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40年为郎。当时的汉朝已经日渐强盛,但北边匈奴却仍然时有侵犯。汉武帝憋着气准备给这帮“打不死的小强”们一点颜色看看。那会儿西域对汉人来说,是一片新世界,没有人知道那片土地上有什么国家,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俘虏那里知道西域有个国家叫大月氏,大月氏国的皇帝被匈奴单于杀死,他的头还被砍下来,头颅做成酒杯。大月氏人受不了匈奴的残暴,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这对武帝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正好可以联合月氏一起对抗匈奴。可是这件事情需要一个人去沟通,一番举荐之后,汉武帝决定派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随行的人除匈奴人堂邑父外,共有一百多人。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未知的旅程在等着他。
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西北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一路走来困难重重。走到河西走廊这一带时,张骞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一个不落地全都被俘,西行计划暂时搁浅,这一耽搁就是十年。
匈奴人知道张骞西行的目的后,既没有打也没有杀,而是把他们全都分散去放羊牧马,并且严加管制。匈奴人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希望这糖衣炮弹能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忘记自己的使命。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
在被扣押期间,张骞韬光养晦,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宽对他的监禁。终于,机会降临在时刻准备着的人身上,张骞和少数随从趁匈奴看管不注意,逃跑了。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西走数十日至大宛”,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这下歪打正着,大宛国王早就想跟汉朝交往,听说张骞来了,很高兴,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张骞答:“我要出使月氏,没想到中途被匈奴抓了。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国王派人送我去月氏。我回汉朝后定会告诉汉王,用很多财物感谢你。”
大宛国王欣喜不已,派人把张骞护送到康居,由康居转送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以后,发现情况跟当时报告的不一样了。这十年中,老国王被匈奴人杀害,太子被立为王,征服了大夏。新国王认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离汉朝太远,没有必要再去大动干戈报复匈奴。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打算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这一次,张骞很不幸地又被匈奴抓到了,关了一年多之后,即公元前126年,匈奴内部发生了动乱,张骞趁乱逃回长安。回国后,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从公元前139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多人,返回时,只剩堂邑父一人同行。虽然这次出使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张骞是个细心的人,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人和事他都仔细记录下来。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后来司马迁也是根据这些报告写成了《大宛列传》保存至今。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的人,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开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这次出使西域的另一个意义是激发了汉武帝扩张边疆的信心,为后来的抗击匈奴做了铺垫。
张骞在大夏时,看到邛山(今四川荥经西)的市场有竹杖和蜀地的细布售卖,觉得很奇怪,好奇之下就去打听,然后得知是从“身毒”(天竺)买来的。张骞一想,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那里的军队出行都骑象,临近大海。大夏国远离汉朝一万余里,位于中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又位于大夏国东南几千里,竟有蜀地的东西出售,可见这两个地方应该是离得不远。于是,张骞建议武帝打通西南夷道。
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别从駹、莋和邛、僰等四路并出,打开西南通道。但这个计划因为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阻止,最终没能实现。张骞所领导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很大贡献的。张骞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当年庄乔所建的滇国。而使者经滇国、夜郎等在滇一带活动,取得成效,为武帝经略西南夷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21年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延误军期,当斩,后用侯爵赎罪,免为庶人。两年后,张骞复出,给武帝上书建议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断“匈奴右臂”。汉武帝批准后,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派了三百人跟张骞一同出使,另有牛羊金帛以万数。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周边各国,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不过,这次出使乌孙虽然一路顺利,但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此时乌孙国内爆发了内战。尽管没能立即与乌孙结成军事联盟,但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变得频繁而密切,两国之间的农牧产品的交流蓬勃开展,并确立了和亲关系。公元前105年,江都公主刘细君下嫁乌孙王昆莫。
张骞回国后被封为大行,列于九卿,于第二年去世。之后,他派出去的那些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往来关系,汉朝与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来往使者络绎不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丰富了当时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汉朝和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鸵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的功绩,其后使者皆以“博望侯”相称,以取信于各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