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从费用和补贴、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的增长存在天花板。另一方面,在经历过余额宝所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和储户流失的阵痛之后,很多银行也发现,余额宝为其培育了大量的投资理财类客户。
从100万到10万元,余额宝连降额度,这也给银行招揽大额理财客户留下了机会。
近期,有消息称,今年以来,不少城商行都在寻求和基金公司合作,合作主要集中在余额理财产品上,主要对接的是公司的货币基金。对此,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消息属实。近年来很多银行已经和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余额理财产品,未来又有一大批银行系“余额宝”即将来袭。
不过,据《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银行系余额理财产品发展得不温不火,未来银行能否依靠占先机的“智能投顾”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银行余额理财不温不火
“不知道!”、“收益应该没有‘余额宝’高吧?”、“感觉还是余额宝比较方便”……
近日,针对“是否了解银行余额理财产品”这一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但大多数人都表示,并不知道银行也有余额理财产品,或者直觉认为银行余额理财的收益比不上余额宝。
为何那么多人都表示不知道银行“余额理财”的存在?银行系“宝宝类”产品是新事物吗?
答案是否定的。《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事实上,早在2013年余额宝一举成名之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就纷纷跟进,与银行系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出不少“宝宝类”的线上余额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推出的活期宝、工商银行推出的现金宝、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快溢宝、招商银行推出的朝朝盈、民生银行推出的如意宝等。
四年多过去了,资产规模排名前50的银行中已有46家上线了余额理财业务。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上线了“T+0”模式的余额理财业务的银行大约有70家,而且合作的基金公司也已不再局限于银行系。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文兵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银行余额理财的发展,这项业务也越发成熟。目前来看,不少银行的余额理财产品不仅能和余额宝一样可以实现随时灵活转账,而且收益并不逊于余额宝。以中国银行的中银活期宝为例,截至记者发稿,中银活期宝的近7日年化收益为3.86%,与同期余额宝的3.875%相差无几。
此外,部分银行的余额理财功能不仅仅止于T+0、灵活存取,还能享受其他优惠功能,如作为底层货币资金支付购买其他基金。以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为例,客户签约购买如意宝后,购买基金通的产品可用如意宝支付并享受一折起的申购费率优惠。
模式与余额宝相似、收益率与余额宝旗鼓相当、还有诱人的优惠,但这些条件优异的产品在余额宝的“辉煌”业绩下,依然显得不温不火。
对此,有银行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这类产品之所以不温不火,其实很大原因在于银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由于担心对活期存款构成一定冲击,在这类产品推出的早期,还曾有银行停止了推出这类产品的计划。
大批“宝宝类”即将来袭
尽管一些银行的余额理财产品表现得十分“冷清”,也曾一度担心余额理财对活期存款的冲击,但依旧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余额理财”的行列。
近日,有媒体报道,今年以来,不少城商行都在寻求和基金公司合作,合作主要集中在余额理财产品上,主要对接的是公司的货币基金。
针对这一消息,记者向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消息确实属实。这意味着,又有一大批银行系“余额宝”即将来袭。
对此,许文兵指出,银行之所以要推出余额理财产品,意在当前银行存款流失愈发严重的情况下,让余额理财产品帮助银行留住客户。
据了解,今年以来,银行存款“搬家”的情况越发严重。央行近期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017年6月底的金融机构住户(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63.71万亿元,这一数据环比2017年一季度末的63.74万亿元,减少了接近300亿元。从存款分类来看,银行的个人定期存款减少是主要原因。2017年6月底,金融机构定期及其他存款的余额为39.51万亿元,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末,这类存款的余额为39.55万亿元,减少了400多亿元。
而和银行存款业务萎靡相比,余额宝的表现可谓惊艳!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余额宝期末净资产净值超1.43万亿元,其中仅2017年第二季度,其资产就增加了近3000亿元。从余额宝推出至今,仅四年时间,其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底的个人活期及定期存款的总额。
和普通定活期存款相比,余额理财的资金成本更高。央行最新规定的活期存款的利率才0.35%,3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2.75%,而一般银行线上余额理财产品的收益都达到3%左右,甚至是接近4%。许文兵告诉记者,相对于活期存款的利率,这样的“高收益”就意味着银行负债端压力的增加,银行可赚取的利润减少。但为了挽留客户,只能先牺牲一部分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许文兵还指出,今年以来,银行间拆借的资金成本大幅上涨也是这些城商行选择加入余额理财“大军”的原因。
“同样是增加了资金成本,还不如选择可以留住客户的余额理财。”许文兵坦言道。
余额宝分流作用减弱
目前来看,银行系的余额理财产品规模并无一项能与余额宝相比肩。随着更多银行的加入,闲置资金理财领域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这场存款“争夺战”将如何演绎?
对此,许文兵表示,现在银行也有类似的余额理财产品。同时,余额宝在推出初期因为收益率较高对银行存款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但随着管理的规范,余额宝本身的分流作用也开始不断减弱。
“个人觉得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和银行的产品定位还是有不同的,余额宝的定位偏重习惯网上消费的年青人的小额现金管理需求,而银行的产品则针对所有的人群。同时,目前余额宝相对部分银行的产品已没有太大优势,未来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更为有限。”许文兵对记者说。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近日撰文指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芮萌认为,一方面,从费用和补贴、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的增长存在天花板。另一方面,在经历过余额宝所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和储户流失的阵痛之后,很多银行也发现,余额宝为其培育了大量的投资理财类客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芮萌还指出,在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投顾一定是余额宝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余额宝有什么大动作,但是,硝烟已经开始弥漫了。但这一次,是传统银行先推出了智能投顾的产品,可谓是抢占了“先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