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是道教的发源地在老子之后,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文子率先弘扬了老子的思想据说他姓辛,,生卒年不详班固《韩曙·文艺志》记载了道家文子九篇,并称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并驾齐驱关于文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多至于文子从何而来,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据学者考证,文子应该是带人来陈才溢的,也就是城父或者谯区的人据史书记载,求学较早,曾留学楚地,并将陈带作为的早期活动地正是在这一领域,文子与老子联手学习道教,弘扬道教文子对老子道教在楚地的迅速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一直在齐国求学据《韩非子内经说商》记载,齐王曾问及文子的政治,而文子对如何治理国家的回答是基于道家学说把的道家思想带到齐国后,,田片,沈导等人都师从,成为的接班人这样,黄的家学就形成于齐国
《韩曙文艺志》记载了文子的九篇文章,流传到隋唐时期,增加到十二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文艺志》中记载的《文子》十二卷,主要是由《淮南子》等古籍整理补充而成两卷是道元,诚,十能,严复,德,德,性,德,仁,仁,义,礼每卷都以老子曰四个字开头其内容都是以阐述老子的道为目的,同时加以发展和延伸,并与儒,墨,名,法等学说相融合古代版的文子已经消失了《文子》的这一版本虽经后人补充完善,可能与原貌有所出入,但仍是研究文子思想的可靠资料
虽然文子的活动与孔子大致在同一时期,但其思想的影响是在战国中后期汉唐时期是文子思想影响最大的时期东汉学者王充非常推崇文子他在《论平衡与自然》中把文子和老子相提并论,说:老子和文子就像天地一样!文子在唐代更加突出唐玄宗天宝元年,封文子为玄学真人,尊文子为玄学真经此后,文子,老子,庄子,列子被视为四大道经
可是,在享有盛誉的同时,质疑和否定《文子》一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班固曾说,在《文子》一书中,周平王问之,似伪受托,因为周平王比文子早230多年,与文子根本不可能一问一答唐代柳宗元称《文子》为驳书,认为《文子》内容庞杂,夹杂着抄袭儒,墨,明,法的语句1973年,河北定县40号中山西汉刘秀王怀墓出土了一枚竹简《文子》既证实了《文子》不是伪书,又澄清了班固造成的误解:原来与文子问答的平王不是周平王,而是与文子同时代的楚平王宋末元初著名道士杜道坚在文子《易经》中说楚平王不听其言,鞭尸为祸王平与文子进行了一次问答,并接受了文子的思想他即位后的第一年,就宣布要与民休养生息,实行宽民惠民政策但不久,他在奸臣费无忌等人的鼓动下改变了这些政策平王第二年,费无忌奉命去秦国聘为太子建的妻子,他发现美貌异常,便劝平王娶自己王平好色,实际上他自己也娶了孟赢后来,平王赶走了太子建,杀死了太子夫差和他的长子吴尚吴的次子吴渊逃到吴国,然后亲自率领吴军打败楚军,攻占楚国都城楚平王虽死,吴渊仍挖坟鞭尸三百下
文子体现了黄老陶家庭实用的特点所谓黄家,主要是以黄帝之名,将老子的思想与儒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的思想相结合,其基本理念是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无为而治思想可是,黄家具在入世精神下更具包容性和进取性清代孙星衍在《文子序》中说:黄帝之言,述于老聃,黄老之学存在于文子,并在西汉时期用于治国平天下当时大臣皆能赞之,故其书最为明显清代洪在《龚老子河上篇句序》中指出:自汉代以来,黄老子之学盛行,文坛为之所治...老子的弟子文子写了许多老子的话,这些话受到世人的尊敬当时从皇帝到士大夫,我都在宫里,不服黄老的话,去做一切实事我尊老子,尊,我和孔,严和谐老子和文子,就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一样,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
文子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并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延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基本上都保存在《文子》一书中书中的主要概念可以概括为四练和四经
四修是文子的核心思想《文子道德》一文说:要诚实,要有德,要有德,要有德,不劳而获...四者皆诚正所谓四修,就是以道为导,以德为育,不显才华,不强加外力文子认为,如果四修真的实现了,就接近正道了君,臣,官如能遵循四修,必将得到附属于民,服务于民,为民所足,为民所简的效果,社会和人民也就能自给自足,自我保障《老子》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为上进心我好安静,人民自以为是我无事可做但是人民很富有我无欲无求,百姓淳朴文子的四修思想进一步将老子的思想推向了社会政治的实践层面,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继承和落实,是从道家走向黄老陶家的关键一步
四大经典典型地体现了文子和黄老学术的包容性文子是儒家,墨家,儒教,法家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后来成为黄老道教的重要特征老子批判儒家以仁义为最高道德标准,认为以道为本的仁义不是长久之计这种仁义道德不是太高,而是太低所以《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失德则失德,然后仁者失仁则义,然后礼也文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同时又认为德,仁,义,礼的辅助作用值得重视,于是提出了四经说《文子道德》中说:一个有德的人是人民所贵的,仁,民之怀也,义,百姓之畏也,礼貌受到人们的尊重此四者,文也所谓四经即德,仁,义,礼,文子认为也包含在大道之中治国要因时制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离不开德,仁,义,礼四经的作用文子的世界分为至德的世界和衰败混乱的世界《文子·夏德》说:仁义之人,礼义之人,乐之人,故非治败之不二法门仁术不一定能治本,但可以用来先治标文子认为天下大乱,圣人不能独治因此,社会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文子·任尚》也说:古之为王者,修行深者,谓之德,修行浅者,谓之仁,义,修行浅者,谓之礼,智这六条是国家的轮廓文子并没有把道家深刻的道德与儒家浅薄的仁,礼,智完全对立起来,而是把仁,礼,智作为治理衰乱之世的必要辅助手段,认为它们是治理国家的同一学科
可以看出,四书五经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文子对儒家思想的包容和吸收文子认为,如果否定四经,就会迷失方向,导致怨恨,争斗,暴力和混乱的恶果,从而导致国家的衰落和毁灭《文子道德》说,君子无德必怨,君子无仁必斗,君子无义必暴,君子无礼必乱四经不立,即无道如果没办法死,那就什么都没了这种德,仁,义,礼皆在道的统率之下,明确融合道,儒的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
总之,文子以老子的道家思想为中心,融合了先秦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的学说这是文子思想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是它的主要价值文子在思想上继承了老子的道学,启发了黄老之学,把治身与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他既具有先秦道家的思想特征,又表现出黄老入世的进取精神他是老子到黄老家的思想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