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不应重技而轻学
最近几年来,北师大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课程,尝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艺术教育相融合,以实际行动探索如何解决艺术人才培养中艺与学脱节的问题《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课程经过多年探索,已初见成效,受到业界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参与这门课程的教学这对于解决高校艺术教育重技轻学的难题具有指导意义
课程体系的建设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总是与求道和明道密切相关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晚清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术概论》一书中开篇就指出:艺术家是陶之形对于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只看到器的价值,而看不到道的意义,就谈不上尊重学术,也很难走稳走远的艺术之路
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博士生开设课程涵盖易,儒,释,道,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古代戏曲等国学经典以美学为隐藏线,勾勒出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广阔氛围,为学生从不同侧面研究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打开了一扇窗
求木长老,必固,欲远者,必掘其源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赋予了这门课程诚实优雅的品格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培养了仁爱他人,善有担当,人与人和谐的道德情怀,培养了万物齐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气度,为自己承担起立心为天地,立命为民,续学圣贤,和合天下的责任做好了准备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塑造理想人格,构建社会秩序,构建礼仪道德,塑造国家政治和民风民俗等诸多内容这些共同构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支撑学生德艺双修,以德为先,以德养艺的价值追求
回归原著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指发展自己的心智,创造自己的精神,按古人的规矩开辟自己的生活中国文化历来提倡集不朽之作,学千年之韵味正因如此,在每堂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的课上,授课老师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往往能够摆脱已有研究的束缚,转而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和经历,在课堂上联系个人经历,结合当代审美追求,敞开心扉,提出问题,进行深度交流比如,在一堂关于民间文艺的课上,一位影视专业的博士生反映,她在做中国木偶动画民族化研究的时候被质疑有人告诉她,现在业界最火的研究就是数字动画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这位博士生曾有过动摇,但通过学习民间文艺课程,她认识到了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坚定了信心,并通过与授课老师的交流,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的学科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艺术教育的真正融合,不仅是满足当前文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时代要求高等艺术教育要承担起文化育人和美育育人的使命,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局,在多元文化思潮激荡中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夯实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审美基础,培养更多植根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教育,理论批评和创作人才,续写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篇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