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经过1~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现在是全面系统推进和抓住关键环节相结合的阶段。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组合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要求,很多地方进行了相关探索。如今集中推出的方案,也可以看成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步骤。
方案瞄准的是实体行业的整体瓶颈,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长舒一口气。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并不等于解救每一个企业,这甚至会是一次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实现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关键还要看企业自身的努力。剔除了不合理成本,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但未来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轻松。这就是说,实体经济企业得到了关键助力,更要积极改变自己的境遇。
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到一个特殊阶段,转动能、调结构,机遇和压力并存,这是一个多头并举的特殊时期。世界新兴经济体经历到这个阶段,实体经济行业往往会最先触碰到瓶颈。随着新兴产业兴起,社会资源争相趋附,客观上实体行业就会受到挤压,形成大量资本“体外循环”的现象。这个时候,实体经济企业就需要外力相助,减除重负,尤其是清除一切不合理的成本。
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直接承担,无论到了哪个发展阶段,实体经济都是基础的基础。今天谈创新创业,需要避免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实体经济吃力不讨好,投入回报不对等。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新兴产业带动下,实体行业会有更深远的提升;离开了实体经济支撑,创新也成了无源之水,创意、研发的转化不是在空中楼阁中完成,必然首先要依附实体行业。事实证明,很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都是在实体行业中取得,大量的所谓“风口”,归根结底也是实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催生的一个个新机遇。
越是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越是需要避免浮躁的风气。当前市场金融投资风生水起,“互联网+”的背后也存在着电商平台通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实体行业受到了“冷落”。短期利益支配下,一定时期内,金融业的确风生水起,电商大战有巨额资本竞相追逐,但这都是行之不远的,而且是以透支实业发展为代价,最终这些行业也会随着实业的受挫而遇冷,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追根溯源的话,这些行业毕竟并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一个社会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回护实体行业应有的地位,避免“投机”心态的泛滥。
方案的出台是一个契机,需要重新认识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学会尊重实体行业的贡献。应该鼓励社会资源充分流向实体行业,鼓励实体行业得到充分的回报,让做实业的人真正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8月23日长江日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