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马凯硕把这种直线逻辑带到了新高度,预言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在2019年之前”沦为第二大经济体。
在短短5年之后的2019年,全世界将经历意义最重大的历史事件。200年来,首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成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第一大经济体,那就是中国。中国经济取代美国的位置还需要更长时间,但这是大势所趋。
当然,全球实力分散是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国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2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美国的75%,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知道,中国的数据严重缺乏统计精度。不过,美国将在短期内让位于中国的观点值得商榷。
文章认为,即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确实超过美国,也说明不了其经济的质量。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投资驱动的,金融系统非常脆弱,国有企业占据支配地位,而且缺乏创新。直线思维还忽视了中国面临的艰难改革,而改革可能使今后5年的增长率降至与美国接近的水平,比如4%-5%。此外,别忘了金砖国家:除了中国之外,今年将没有一个国家的增长率能达到2%。
文章称,直线归纳还忽视了一个巨大风险要素:负债累累的正式和非正式银行部门。行业创新停滞不前:美国新爆发的页岩革命催生了再次工业化的迹象,有可能削弱中国作为出口平台经济体的优势。今后5年,中国将进入一个非常艰难的阶段,其经济日益依赖国有部门和注资刺激,而不是创新和提高生产力,但要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
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家会认为中国很可能被拖入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绝对数字有什么意义?就算中国经济产值比美国高出一美元,统计决定论能让全世界倒立吗?
单独富裕并不能保证什么。经济规模略有扩大,中国就能在其他所有国力手段方面有所提高吗?
第三,尽管存在瑕疵,但美国引领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有着内部制约措施,既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其他熟练运用全球贸易体系的国家的利益。一旦中国经济达到比美国多一美元的魔幻时刻,中国会确立一套什么样的规则?是否有谁期待着转而实施“关系(中国显然严重依赖这种网络)”的弹性规则?
自从新世纪到来,美国一直在逐步调整适应这个力量日益分散的世界。无论是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还是亚洲多边论坛,美国都在适应变化。“幕后领导”这种令人遗憾的说法使奥巴马很受伤。
最后,这些稳步增加的财富能为中国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同伴吗?就像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一样,许多国家还是希望继续搭乘美国维护的这个体系的“便车”。
马凯硕写道:“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崛起发生在美国国家出现严重政治瘫痪和不团结之时。”不过,美国政治阶层清楚地注意到了中国的再次崛起;具体地说,制造业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业重镇向中国转移,对政治观点产生了动员效应。当然还有中国持有的1.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文章认为,普遍存在的“中国第一”的观念存在某种混乱。例如,马凯硕在最近的文章中写道:
“美国排名第一的时候,就希望看到头号大国享有为所欲为的彻底自由。美国排名第二的时候,就不希望看到头号大国享有为所欲为的彻底自由。”
文章称,没有一届美国政府谋求“为所欲为的彻底自由”。二战以来,该国在很大程度上制定并实施了有着内部制约措施的规则。想想看,其他哪个大国拥护让潜在对手致富、打破美国相对优势地位的政策?自二战以来,美国的领导地位相对下降。它希望欧洲和日本(后来还有中国)繁荣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与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越来越休戚相关。当然,每个国家都希望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正如希罗多德在2500年前写下的那样,城邦国家和大国的命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兴衰。不过,这种动态是一把双刃剑。
文章称,人们无法确定中国的最高地位有任何“不可避免的”因素,更不要说是在短短5年之内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