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22日电(记者邵鲁文)22日,载着即将发往全球10余个国家的50个集装箱,“平原号”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正缓缓驶出平原站货场驶向青岛港。近一年来,得益于海铁联运项目的红利,地处内陆的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不仅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还有效带动当地企业“走出去”,成了不折不扣的“旱码头”。
记者近日在平原站采访时看到,车站货场上,不同颜色的集装箱一字排开,起重机正进行装卸作业。“去年3月份‘平原号’开通后,火车载着本地企业的出口货物至青岛港,再运往海外。不到一年的时间,运力已经达到双向3万集装箱。”说起“平原号”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取得的成绩,参与项目建设的青岛捷运顺丰集装箱储运公司董事长郑强打开了话匣子。
郑强告诉记者,以往德州本地企业做出口贸易,不仅要找港口联系运输,还要自行把货物运到港口,不仅成本高,光是运输途中的海关、卫生等检疫手续,就占了不少时间。“海铁联运的优势在于,在平原站完成集装箱进出口检疫后,无论是发往港口还是运往海外,都不需要再开箱检验了。换句话说,平原站变成了一个‘内陆港’。”
“平原号”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当地企业。晋德公司是平原县较大的外贸型企业,产品出口到美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每年出口800多个集装箱。“以前,一个集装箱物流成本在3000元左右,现在通过海铁联运,不仅省去三四道检验程序,也不需再缴纳公路运输费、港口场地占用费等中间费用,能节省20%的物流成本。”晋德公司总经理陈泰安告诉记者。
受益于海铁联运,当地企业福洋生物科技公司的葡萄糖酸钠15天可送达越南;晋德公司的高铁紧固件19天可到达马来西亚;金鼎家具公司的实木家具21天即可到达英国商场……越来越多的当地企业通过海铁联运,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将产品运抵世界各地。
“内陆港”这张名片,也给平原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收获。“嘉泰木业是台湾的一家企业,最初他们想将分厂建在原材料基地东北。后来,他们看中了在平原能直接‘出海’的便利,选择在平原建厂,把在平原加工的桦木出口到英国。”平原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夏顺安介绍,除嘉泰木业外,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多家物流配套企业也在近期达成了在平原建厂的意向。
随着海铁联运的开展,“平原号”带动平原县驶向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告诉记者,目前“平原号”的覆盖网已包含河北景县、衡水,济南商河县、聊城高唐县及德州全部县市区,辐射半径150公里,涵盖大小50余个外贸企业的生产运输协作圈已经初步形成。
“‘旱码头’只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计划开发中东班列,沿着丝绸之路,将我们的优秀产品运送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还要在平原建保税仓库,争取把平原变为进出口资源汇集的‘集市’,让周边企业乐意来平原‘多赶集’‘赶大集’。”王洪霞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