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4日电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7年1-6月,激光电视市场销量同比提升336.8%,销售额同比提升309.8%。超高的市场增长,奠定了激光电视的主流地位,也引起消费者和行业对激光电视的热议。
首先,不断成长的激光显示市场吸引了更多品牌的涉足,这也就意味着激光电视作为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不在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同时,随着激光电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消费者对“大屏电视”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了新的解读——100英寸成为基本标尺。
但是,另一方面,面对各类品牌推出不同形态的激光电视,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规范”、“标准化”激光电视概念,成为了一个消费者“困惑”、市场“苦恼”的痛点。一个拥有统一的标准和认知的激光电视概念,不仅对于激光电视产品自身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更涉及众多的消费者切身利益。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激光电视的品牌,海信早在2014年,就在积累了八年的自主研发沉淀后,推出了全球首台完全面向市场的自主研发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海信激光电视系统的运用了超短焦的投射设计,专业在光学引擎架构,实现了比肩液晶电视画质上显示效果,开创了电视“无屏”时代的崭新产品形态。
2016年,海信在法国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100英寸DLP超短焦的4K激光电视,激光电视画质向4K标准的升级。4K激光电视拥有830万像素的图像解析力、116%色域覆盖,300nit屏前亮度,解决了大屏液晶产品在长期观看下对眼睛的伤害、以及对色域展示的不足问题。
2017年年初,在美国举办的CES展会上,海信再次领先推出了首款双色4K激光电视。至此,海信激光电视已经进入不仅技术成熟、效果出色,更具体系性差异化供给能力的市场新阶段。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在国内80吋以上的电视市场中,海信激光电视占有率超过50%。海信激光电视技术的成熟、产品体系的不断升级、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激起了国内其它品牌投身激光电视领域的热情。长虹、微鲸、小米、极米开始效仿,纷纷推出自己的激光电视产品。不过,这也导致了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例如某品牌在系统和技术专研上缺乏经验积累和能力支撑,出现了“微投”标准的“伪激光电视”形态。一些品牌看似巨大让利的价格差异,更是隐藏着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差距。这些现象扰乱了消费者对激光电视标准的认知。
诚然,激光电视与液晶电视在技术上截然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激光电视在整机研发、技术更新、内容整合上的标准就会降低——实际上,激光电视对于整机企业而言,其技术复杂性远在液晶电视之上。包括光学、机械、热动力学、数字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精确控制技术、复杂材料高精度组装技术等都是激光电视研发的难点。
同时,激光电视顾名思义,它的本质仍是电视。这决定了激光电视除了在激光电视上实现技术突破之外,还需要在彩电行业所重视的电视显示、画质、功能和内容上实现突破:画质比肩甚至超越液晶显示、覆盖家庭经济入口的影音服务、购物、游戏、教育等综合内容体验……这些方面,作为全球彩电市场领先品牌的海信,自然更有发言权。
目前,在液晶屏随着尺寸增长,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加的背景下,液晶电视、量子点以及为未来的OLED显示都无法经济的实现大尺寸供给,并进一步突破产品尺寸到巨幕级别。这个市场空间,就是激光电视的优势所在。现在,激光电视已经被认定为100英寸及其以上电视大屏、高端影像的最佳解决方案。
海信指出,激光电视的发展已经跨过“尝试期”,正在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各品牌应一致努力,提高消费者对激光电视技术的认知水平,并以严苛的产品精神,为消费者提供质优的超级大屏体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