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产经

各界畅想战略性新兴产业:脑力劳动也会被大量替代

时间:2017-07-06 14:50    作者:山歌   来源:中新网    热搜:产业,战略,产业,战略阅读量:5248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周锐姚瑶)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日益迫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首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5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一起,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路径。

学者视角:颠覆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并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对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进行了解读和评估。就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薛澜指出,政府要遵循创新规律,建立高效的溢出机制,确保政策准确到位,构建合理的创新治理体系,在注重颠覆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渐进式创新。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总结道:“行业趋势+国家战略+企业创新发展是一个产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这实质就是需求、政策与技术的结合。

王忠宏提出,国内外的需求升级是目前的行业趋势。目前我国对汽车、轨道交通、节能新能源、材料以及质量检测的科技服务业等几大产业进行战略支持,企业应了解国家政策,同时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如产学研合作、借助外来技术力量等。

BAT视角:紧跟科技推动产业升级

百度Fellow副总裁孙云丰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是智能革命。脑力劳动将被会被大量替代。百度的新使命是“用技术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即将智能革命抽象化与产品化。

孙云丰提出,AI变革有替代和增强两个作用。替代主要指替代枯燥的,模式化的重复性脑力劳动,增强则强调弥补人类感知能力短板,以及帮助高稀缺脑力人才做低级劳动。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提出“大工程+大平台”两种创新驱动模式。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带来发展模式升级。未来的双创生态应是大平台、多模式、富生态的。在双态驱动方面,做到技术和商业双生态驱动,滚动发展;在创新模式上,要以平台思维平衡顶层战略设计,同时做到局部快速迭代。在脑力模式上,形成人脑+智能科技的“混合脑力”模式;在治理模式上,让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治理模式成为主流。刘松认为,未来的发展将是数字经济带动消费升级,智能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

腾讯副总裁马斌展示了互联网+大数据模式如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并表示腾讯始终注重用科技驱动生产力的升级,并注重互联网的“连接”属性,实现资源的链接与互动。马斌认为,互联网与现实世界融合的红利主要体现在趋势红利、连接红利和数据红利上,由此可以带来价值再次分配的机会。

医疗视角:新技术为降低医疗成本打下基础

医疗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论坛上,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首席投资官胡正国介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情况。

胡正国说,生物经济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新兴市场之一。目前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方式已经逐渐被研发,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较快,但如何落地却面临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如何让新药进入市场、进入社保和医保系统,解决百姓“没有药可用,有药用不起”的情况。

华大基因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则从基因科技的角度出发,提出生物技术(BT)遇上信息技术(IT),一切皆有可能。徐讯将基因比作人的“源代码”,BT走向IT即把每一个生命体所承载的信息数字化起来。目前华大基因研究所已经生产出临床可以测序仪,在检查胎儿出生缺陷、癌症标准预防、病原感染预监测几个方面尝试应用。如通过基因筛查和普及,将胎儿出生缺陷降低等,这也为未来降低医疗成本打下了基础。徐讯认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IT行业的支持,如临床数据的搜集、对照、分析等。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医学联盟,医疗产业将高速发展。

博奥生物集团、博奥医学检验董事长史保明分享了生物芯片的应用。史保明认为,生物产业的高速发展源于创新驱动。生物芯片专注于生命信息的采集,从而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作用。

生物芯片通过对药物性耳聋的基因检测和观察,可以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失聪。对于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症、唐氏综合征等,生物芯片可以及时检测。目前,博奥生物集团已经和多家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技术成果转移到临床应用上。未来生物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投资方、企业、科研机构的多方努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各界畅想战略性新兴产业:脑力劳动也会被大量替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