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已经成为全国融资租赁发展集聚地。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各类融资租赁企业2089家,占全国企业数量总数的近30%,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约占全国总量的23%。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7融资租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获得的信息。据了解,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上海融资租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国融资租赁发展集聚地。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呈几何数增长。从2011年企业数量82家增至2089家,从2011年资产规模1200亿增至1.2万亿,实现10倍以上增长;二是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已经涵盖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医疗设备、新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及个人消费等领域;三是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租赁+X的混合型业务不断涌现,租赁与保理、ABS、供应链金融等其他金融类复合型业务不断增加;四是创新租赁产品不断涌现。在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传统租赁业务基础上,经营性租赁、联合租赁、创投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比重不断增加,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个人消费类融资租赁、租赁+互联网等新兴租赁不断涌现。
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各类融资租赁企业2089家,占全国企业数量总数的近30%(全国7120家)。其中: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18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2064家,金融租赁企业7家。注册资本总额776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0%。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约占全国总量的23%(全国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约5.3万亿)。
从税收方面看,2016年全市融资租赁企业总计缴纳税收约115.9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交银租赁、招银租赁、远东租赁和平安租赁跻身上海第三产业纳税百强榜,四家企业缴纳税收43.48亿元,占全市融资租赁行业的37.5%。
据悉,在我国,目前融资租赁已成为与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由于融资租赁兼具融资融物、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特性,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遏制资金脱实入虚、服务中小企业、践行“一带一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