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是国家的“账本”,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了解国家的钱从哪来、到哪去的“窗口”。3月5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开幕,今年的预算报告也隆重“亮相”。
“我觉得今年的预算报告进一步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体现了简短精炼、重点突出、主线明确、内容翔实、富有新意的特点。”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海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账看得懂,细账看得清。”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今年的报告重点突出,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让人民看到纳税人的钱用到哪儿去了;同时,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通俗易懂,让人民知道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些钱,财政是如何安排支出的;报告对于一些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方面也作了分析,让人民对财政管理更加放心,也增强了对政府的信任。
“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政策和资金一个口径,2016年财政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紧贴大局讲政治、深化改革讲担当、提升绩效讲质量、强化作风讲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今年的预算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如何实现?预算报告作了比较细致的说明。”马海涛说,一是减税降费,就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扩大支出规模,体现了改革的意图,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比如民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增加支出,钱从哪儿来?马海涛说,一是增加赤字,拟安排3%的赤字率。二是增加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四是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使用。
针对如何把钱花好,马海涛表示,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改变目前支出结构固化的格局,不能只增不减,必须有增有减,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必须加强财政管理,尤其是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注重资金的绩效,减少和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预算报告中还提出了2017年财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包括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有关举措,着力推动解决结构性供需失衡。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2017年,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增长5%。加上调入资金2433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71063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6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扣除地方使用结转节余及调入资金)增长6.5%。赤字23800亿元,比2016年增加2000亿元。
可见,2017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预算报告提出,各级财政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把更多财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办好事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大力调整和压减了一般性支出。
在压减一般性支出方面,主要包括:一是继续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宣传费、咨询费、软课题经费和涉企补助等支出。二是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三是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的项目,不再安排预算;对实施环境发生变化的项目,重新核定预算。同时,要求并指导地方做好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工作,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
“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要扩大支出规模。意味着收入减少了,也要做事。怎么做?必须要有措施,有增有减,增的是必须花得民生支出、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减的则是政府的办公经费、非刚性的支出。这些专门在预算报告中提出来,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必须实现目标,勇于让社会监督,也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压减‘三公’经费和不必要的支出。”马海涛说。
刘国永告诉记者,预算报告对2017年的收入和预算支出安排,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意志。一是要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过“紧日子”,要在近年削减“三公”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公用经费支出,总体比2016年降低5%,体现了政府更加廉洁高效。二是收入增长5%,支出增长6.5%,控制财政赤字在3%,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在公共领域的支出保障力度,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外,在2017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出台修订后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等,令人期待。
“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积极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方针,体现了财政管理绩效原则,各项收入稳中有进、留有余地,各项支出突出重点、科学合理。”罗建国说。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与财政赤字是一回事吗?对于这样容易引起误读的关键概念,预算报告专门在附件中作了解释———
财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简单相减得出的结果,还要考虑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盘活存量资金的要求和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加大结转结余资金使用力度,因此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直接相减的差额,大于财政赤字较多。动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形成的是一次性支出,为保持可比,计算下年支出增幅时,需要将这部分因素予以剔除。
专门说明2016年预算调整情况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同步实施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发生变化,有关预算调整方案已按程序提请审查批准,预算报告中对此专门作了说明。
具体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由70570亿元调整为72350亿元,增加的1780亿元全部用于对地方税收返还,相应中央一般公共支出预算由85885亿元调整为87665亿元。此次调整对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总量没有影响,但中央和地方收支预算结构发生变化。
“这是落实预算法的规定,对预算调整作出说明。”中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金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报告介绍了2016年预算对于政府改革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作用,特别强调了营改增后,随着收入结构的变化,中央和地方预算及时做了相应的调整,专门作出说明,一方面说明理财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也回应代表和社会关切。
不仅如此,预算报告还全面报告了落实上年全国人大预算决议的情况。对照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财经委的审查意见,从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推进财税改革与立法、着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高度重视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按预算法要求规范预算管理等5个方面逐条梳理,详细报告了决议落实情况。
预算报告强调,在2017年预算编制时,要重点把握5项原则,即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刘国永表示,预算报告对于地方债务的监管多次提及,还在附件中进行了专门阐述,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债的重视和对风险防范的加强。“可以说,财政预算报告更加明确了积极财政的内涵和特征,体现了预算为政府改革服务的基本思想,强化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明确了预算对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地位,从而让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改革成果和公共服务。”
“总体上,预算报告很实,结合目前的现实,服务于国家大政方针,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同时,按照预算法要求,及时回应人大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彰显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一份绩效突出的预算报告。”王金秀说。
记者 李忠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